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 10519 湖北文理学院 | 学位授权点代码及名称 | 0701 数学 | 学位授权点级别 | 硕士学位 |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数学与统计学院有着60余年的办学历史,数学学科是学校开办最早的学科之一。由原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开办的数学教育专业, 逐步发展而来。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2009年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8年1月为适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数学学科与计算机学科整体分拆,数学学科独立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年增设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专业。 2018年数学学科获批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目前有三个特色学科方向: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4年曾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认证专家线上考查,荣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单位。 二、学科建设 为更好支撑学校“以工为主,文理支撑,交通特色,医学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数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校数学学科在湖北省同等院校内排名第3名。2021年9月数学一级学术硕士学位点获批,并成为“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按照数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专项评估的指标体系高标准建设数学硕士点,发展数学学科,对标省内外同级院校中的先进先行者,高标准、高要求推动数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主要是高质量办好重点学科建设,高标准办好数学研究生教育。 三、学科团队和学科平台建设工作 加强了学科方向团队建设,进一步凝练了学科特色方向,结合各个学科方向的各自研究特色,以最近2年新进博士的科研方向,重新组建了学科团队。成功地获批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康明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与学院科研团队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共同开展“柴油机EGR冷却器结构及流体换热性能研究”项目;汪继秀博士获批了1项国家基金数学天元基金讲习班项目。 我院发挥数学学会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天元讲习班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提升学院影响力。学科团队建设反哺教学,对我院数据计算及应用新专业、数学师范专业认证等学院重要工作提供了支撑,也为我校交通特色的创建,学科的“六个一”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引进3名青年博士,1名硕士教师;2名青年教师国内访学。 五、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编制了研究生专项经费预算,制定了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及自命题工作组,编制了研究生自命题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考试大纲、组织编写了这两门课题库,完成了数学学术硕士点招生宣传、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命题、考试等工作。 做好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极力鼓励博士副教授及以上教师按照硕导遴选的要求积极提高自身条件。对我院10名硕导分批进行硕导的岗前培训,目前已有9人通过了岗前培训。 我院积极参加了我校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因为疫情影响,在我们自己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线下招生宣传,其他通过线上、直播、微信、QQ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第一志愿报考我院数学研究生的有41人。175名营员(2023届毕业生,其中外校38名)参加了本次活动。还举行了非2019级大学生考研夏令营,360名非2019级本校学生参加了夏令营活动。2022年结题校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2项,学科开放基金结题5项。 六、学术成果 充分发挥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的引领辐射作用。全年科研立项、结题、申报项目共55项。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申报9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2项、省科技厅项目申报5项,各类市厅级项目申报10项。科研项目立项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项;市厅级项目立项6项,其中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课题2项、襄阳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课题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1项、襄阳市科技局后补助项目1项;校级项目立项2项,其中国家基金课题培育项目专项1项,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开放基金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立项2项。科研项目结题17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结题1项;市厅级项目结题5项(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结题3项,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课题结题2项);校级项目结题11项,其中学科开放基金项目结题5项,双百计划项目结题5项,国家基金课题培育项目专项结题1项。到账经费75.71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50.71万元,横向科研经费25万。 发表论文39篇,其中SCI TOP 3篇,SCI2区4篇,SCI3区3篇,SCI4区2篇,大学学报2篇,其他普刊25篇。结题校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2项。鉴定类成果,出版学术专著3本,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七、学术交流 2022年组织院内科研报告26次,邀请了23位专家讲学,全年举办会议5场:图论及其应用专题学术报告;偏微分方程校际学术交流专题研讨会;数学与统计学院群、代数与数论学术报告;调和分析与测不准原理学术研讨会;2022年数学师范专业认证会。扩大了数学学科的影响力,也加强了学术交流,提高了视野,拓宽了眼界。 八、存在问题与困难 随着数学一级学术硕士学位点的成功获批,招生管理、培养过程、学位授予管理、导师岗位管理以及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要求亟需制定和完善;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亦需进一步强化。 九、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根据学校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我院数学学科在研究生招生管理、培养过程及学位授予管理、导师岗位管理、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等各环节的制度规范。 (二)认真完成2023级研究生的复试及录取相关工作。 (三)持续优化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培训工作,提升导师的指导水平,完善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