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2023年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年度建设报告
2023-12-28 11:05:09 来源: 浏览: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10519  湖北文理学院

学位授权点代码及名称

0701 数学

学位授权点级别

硕士学位

一、总体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数学与统计学院有着60余年的办学历史,数学学科是学校开办最早的学科之一。由原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开办的数学教育专业,逐步发展而来。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2009年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8年1月为适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数学学科与计算机学科整体分拆,数学学科独立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年增设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专业。

2018年数学学科获批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目前有三个特色学科方向: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4年曾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2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2023年开始招生。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襄阳、武汉、深圳等地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20余个,能有效满足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学科方向

1、基础数学:(1) 非线性泛函分析;(2)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3)代数学

2、运筹学与控制论:(1) 图论与组合数学;(2) 系统优化与管理决策;(3) 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 应用统计;(2) 统计推断;(3)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三)研究生人数

2023级8人。

二、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学位点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道德情操高尚、学术底蕴深厚、创新能力强的数学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具有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二)培养标准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2、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前沿进展和研究动态有一定了解,并在相应学科方向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初步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承担与数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和其他相关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以及能用一门外文撰写本专业的科研论文。

4、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5人、副教授22人、讲师24人,博士21人。有7名教师在其它高校担任兼职硕士生导师,联合培养9届硕士研究生。本学科现有20名硕士生导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20人。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合理,呈年轻化态势,具有强劲的学术冲击力。

四、学科平台

我院发挥数学学会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天元讲习班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提升学院影响力。学科团队建设反哺教学,对我院数据计算及应用新专业、数学师范专业认证等学院重要工作提供了支撑,也为我校交通特色的创建,学科的“六个一”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立项13项,其中市厅级项目立项3项,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课题2项、襄阳市科技局后补助项目1项;校级项目立项2项,其中国家基金课题培育项目专项1项,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开放基金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立项8项。

科研项目结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1项。市厅级项目结题3项,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结题1项,襄阳市社科联“汉江智库”课题结题2项。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开放基金项目结项1项。横向科研项目结项5项。到账经费52.62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0.62万元,横向科研经费52万。

全年共发表论文34篇,其中中国科学1篇,SCI TOP 2篇,SCI2区3篇,SCI3区3篇,SCI4区2篇,CSCD 1篇,北大核心1篇,EI 1篇,二本大学学报1篇,其他普刊19篇。

六、社会服务

2020年联合襄阳市数学学会、康明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基于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动机散热、匹配、振动及噪声控制研究”的“专家工作站”,基于这个省级科研平台,2023年多家企业与湖北文理学院科研团队签订技术合同,分别开展“机电设备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湖北祥邻商贸有限公司仓储物流管理建模分析”、“基于图参数和谱参数的优化问题研究”等横向项目。同时还与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开展了“基于OBE的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四项专业发展项目。

七、学术交流

组织院内科研报告26次,共邀请了23位专家、学者做学术交流或座谈,全年举办专题会议4次: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天元数学专题讲习班;数学与统计学院学术活动周活动;襄阳市数学学会换届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偏微分方程专题学术讲座。

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学术活动周活动中,举办了专题前沿论坛、专家学术报告、导师学术报告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在专题前沿论坛环节,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以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邓勤涛和三峡大学三峡数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向长林为代表的偏微分方程团队,为学位点师生详细介绍了偏微分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接着,在专家学术报告环节,我们特邀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二级教授唐春雷以及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教授吴奕飞,他们分别为学位点师生呈现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在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独到学术见解。而在导师学术报告环节,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丁凌教授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张敏捷副教授代表本学位点导师团队,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学学科的热点问题及研究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

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本学位点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以及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校政发研【202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关于研究生招生管理、培养过程与学位授予管理、导师岗位管理、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等各方面的制度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培养目标项适应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积极构建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完成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培训工作,同时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优化课程建设,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强化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研究生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与教学技能提升工作;抓好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3年本学位点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完成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为扩大生源、提高知名度,本学位点在校内外进行2022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分别和汉江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签订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协议,院领导带领本院招生宣讲团到这些高校进行研究生招生宣讲,让更多考生了解我院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学科优势、培养条件和招生政策。完成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二)完成2023年数学学硕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和复试录取工作。

我院成立2023年数学学硕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工作组、复试及录取工作专班和复试专家组,确定各组组长负责开展自命题和评卷工作、负责制定数学学硕专业复试及录取工作细则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安全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的命题和评卷工作,完成了8名数学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

(三)制定《数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认真学习三峡大学、长江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数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学院和学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数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于2023年9月开始实施。

(四)积极开展导师遴选、培训和考核工作,提升导师队伍素质。

本学位点积极建设硕士生导师队伍,积极落实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方面的两大基本岗位职责,重点检查了《导师指导学生过程记录册》记载情况。组织学位点导师认真学习《研究生导师手册》,选派导师分别参加《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班》提升导师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

(五)规范研究生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培养研究生课程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23-2024年度第1学期,本学位点迎来2023级8名新生。本学位点积极开展2023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形势政策与安全、校规校纪、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培养方案解读等内容。

(六)积极建设研究生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做好研究生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工作。

本学位点重视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规范化管理,并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督,组织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研究生办公室轮流到研究生课堂听课,组织研究生教学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心声,解决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我院专业课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准备教学资料丰富,备课充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有讲授式、讨论式、请业界专家进课堂式,以及带领学生进入媒体式等。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与学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效果好,课程进度与《教学进度表》保持一致,课堂教学质量高。

(七)严抓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学位点以研究生德育工作为核心,始终遵循“三全育人”,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引领育才,深化“爱读书、爱锻炼、爱公益”实践,不断提高学生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研究生进校之初,便开展入学教育,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校规校纪、学术道德规范等教育,解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组织师生见面会,双向选择分配导师。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树立学术研究方向。完善研究生奖励政策体系真正发挥奖学金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承担助研工作,充分发挥了“三助一辅”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优化设计研究生学术周活动,开展研究生学术报告会,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培养其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九、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师资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短缺。需要更加注重本学位点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工作,引育结合,并以各类人才项目为辅助,确保学位点师资力量能够持续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保障学位授予质量。

(二)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联合培养作用发挥不足。需要更加致力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尤其加强联合培养,将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使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发展同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十、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稳步提高生源质量,争取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师生科研产出质量。

(三)继续强化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确保导师履职尽责。加强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力度。

(四)严抓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质量,进一步建立优良学风,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打印关闭
上一篇关于举办襄阳市首届数学科技文化节数学作品征集大赛的通知 下一篇兰州大学郑兵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最新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