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2024年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年度建设报告
2024-12-27 10:03:42 来源: 浏览: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10519  湖北文理学院

学位授权点代码及名称

0701 数学

学位授权点级别

硕士学位

一、总体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数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2009年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4年曾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8年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年增设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专业。2022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2023年开始招生。

(二)学科方向

1、基础数学。主要研究领域:(1) 非线性泛函分析;(2)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3)代数学。特色与优势:主要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相关研究,研究方程解的存在性、解的渐近性态、数值计算等。

2、运筹学与控制论。主要研究领域:(1)图论与组合优化;(2)系统优化与管理决策;(3)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特色与优势:主要从事图论与组合优化中图的零强迫数、极值图论、公交车辆与乘务员系统集成调度、图像处理中的算法优化与应用、柔性系统控制等领域的研究,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研究领域:(1)应用统计;(2)统计推断;(3)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特色与优势:主要从事在经济统计领域,对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建模与实证研究方面有系列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撑。

(三)研究生人数

2023级8人;2024级10人。

二、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学位点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道德情操高尚、学术底蕴深厚、创新能力强的数学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具有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二)培养标准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2、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前沿进展和研究动态有一定了解,并在相应学科方向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初步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承担与数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和其他相关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以及能用一门外文撰写本专业的科研论文。

4、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师资队伍

(一)本学位点师资队伍稳定整齐,力量雄厚。2024年本学位点柔性引进天津大学黄正海教授为我院特聘教授,引进青年博士2名(曹文杰、何洋);1名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杨艳)。

(二)不断充实和壮大学科队伍。截止2024年底,学位点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博士21人、教授4人、副教授23人,硕士生导师22人,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合理,呈年轻化态势,具有强劲的学术冲击力。

四、学科平台

发挥数学学会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天元讲习班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充分利用好学科平台加强研究生培养,建立 “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良性关系 。

五、学术、科研成果

申报科研项目多项,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科研项目立项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讲习班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立项4项。科研项目结题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2项。

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SCI大小类一区且TOP 1篇,SCI二区3篇,SCI三区2篇,SCI四区1篇,北大核心1篇,其他普刊23篇。科研到账经费47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28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9万。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1项。

六、社会服务

提高学科影响力,在重要的行业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丁凌被新增为湖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作为挂靠单位,支撑襄阳市数学学会的建设与发展,举办2024年襄阳市数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

七、学术交流

2024年组织院内科研报告30次;邀请了26位专家讲学;全年举办专题会议5次:湖北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会2024年学术年会、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教育“学术节”活动、2024年襄阳市数学学会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题系列讲座、国自科申报系列会议;全年线下参加科研会议或培训近300人次;撰写新闻报道30余篇。

在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教育“学术节”活动中,本学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学术活动,包括院士学术讲座、专家学术报告、院际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院士学术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郭柏灵教授主讲,主题为《Euler方程和Onsager猜想》,深入浅出地向学位点师生介绍了Euler方程的相关理论以及Onsager猜想的研究进展,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专家学术报告环节,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江杰、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院长郑大彬及本学位点导师代表张敏捷教授分别为研究生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他们在数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院际学术交流环节中,本学位点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夏良才代表学院进行了学术报告;研究生学术论坛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我院2023级研究生依次展示了各自的学术成果。

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2024年,本学位点充分重视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在学位点管理、导师管理、研究生教学、研究生培养效果、研究生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具体如下:

(一)圆满完成数学学术硕士点2024年研究生复试工作,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计划招生人数8人,实际招生10人。

(二)做好数学学术硕士点2025年研招宣传工作,组织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33人,均为全日制。举办暑期夏令营、以班会形式面向21级学生进行研招宣传、在全院范围召开考研动员大会进行研招宣传、预报名期间进行研究生报名政策宣讲及辅导等研招宣传活动;新增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1个:湖北理工学院,并赴湖北理工学院进行研招宣传;加强与原有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汉江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的交流,2025年研究生报名中,有11名非本校生报考我院。

(三)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2023级研究生开题答辩工作。

(四)研究生发表论文2篇,核心期刊1篇,普刊2篇。研究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33项。其中,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大学生建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参加襄阳市首届数学科技文化节数学作评评选,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研究生获校级硕士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

(五)做好硕导队伍的建设工作。组织2023年新遴选的导师黄朝凌、支援参加并通过了导师培训;2024年新增硕导4名;新增兼职博导1名:丁凌被聘为湖北大学兼职博导。

(六)落实质量工程项目,2024年校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立项2项,在研1项。

(七)在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方面,本学位点以研究生德育工作为核心,始终遵循“三全育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九、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科研团队建设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老师们课程任务较重,团队成员的时间未提前协调好,导致团队活动的开展持续性不够,进一步影响团队科研成果的产出。

(二)研究生教育成果有待进一步积累,目前省级教学成果奖和课程建设均未能突破,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数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项目储备和立项数量均有待进一步增加。

(三)导师及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有待进一步积累,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均有提升空间,本年度未能新增ESI工程高水平学科论文。

十、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一)根据团队建设情况,进一步调整科研团队,鼓励团队建设以成果为导向灵活开展团队活动。充分发挥特聘教授黄正海教授的专家作用,加强运筹学团队的建设,并鼓励相关教师主动与黄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和学科融合。

(二)加强各级各类项目的组织申报和指导,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我院目前有21名博士,2025年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其中青年项目5项。我院拟重点培育青年项目,通过专家指导、个别督促、精准辅导等方式,帮助老师们确定选题、打磨申请书。2025年,争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

(三)2025年,我院将要求所有教师、尤其是博士教师在年初制定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如申请纵向和横向项目、撰写论文、出版专著等,做到目标导向。根据具体情况召开博士座谈会,对老师们年度科研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以便及时督促。2025年,力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17篇,培育或者科研成果奖争取获批1项,科研经费150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成立校级科研机构1个。

(四)对照相关条件,做好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迎检建设,为2026年顺利通过硕士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做好准备。

(五)持续做好研究生教育相关工作。2025年,力争研究生发表论文8篇,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2项。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获批2项,新增硕导3人,新增博导1人。

(六)梳理与数学学科相关的ESI工程等期刊,鼓励导师和研究生发表ESI工程高水平学科论文。


】【打印关闭
上一篇 2024 级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工作安排表 下一篇​数学与统计学院成功举办2023级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会

最新内容

热门内容